中醫辨證論治老年人手顫
中醫辨證論治老年人手顫
中醫稱老年人的手震顫為手顫。中醫理論稱:“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認為肢體顫抖等癥狀往往與肝風有關。手顫的中醫辨證的常見證候主要有:
1.肝風手顫:主要表現為手震顫不已,并伴有頭暈頭痛,煩躁不眠,舌紅少苔,脈弦緊有力。肝風手顫的病因為肝陽亢盛,陽動生風,手隨風動,故表現為手震顫。治以平肝息風為主,用天麻鉤藤飲加減,藥用天麻、鉤藤、杜仲、桑寄生、牛膝等。
2.脾虛手顫:主要表現為手顫伴有手的握力減弱,體倦乏力,腹脹便溏,舌胖質淡,苔薄白,脈虛緩無力。脾虛手顫的病因為脾虛運化無力,食欲不振,飲食不香,使脾氣虛弱而致肝木生風內動,治以健脾定風為主,用六君子湯加減,藥用人參、茯苓、白術、鉤藤、白芍等。
3.血虛手顫:主要表現為手顫伴有手指發麻,面色蒼白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唇舌淡白,苔薄白,脈細無力。血虛手顫的病因為血虛生風,血不榮筋所致。治以養血息風,用四物湯加減,藥用當歸、熟地、白芍、天麻、川芎等。
4.陰虛手顫:主要表現為手顫伴有精神萎靡不振,腰膝酸軟,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陰虛手顫的病因為肝腎陰虛不足,陰不潛陽,陽動生風所致。治以滋陰息風,用二甲復脈湯加減,藥用鱉甲、牡蠣、生地、白芍、阿膠等。
5.風痰手顫:主要表現為手顫伴有麻木,胸脅滿悶,干嘔惡,口粘,時有煩怒,舌苔白膩,脈弦滑。風痰手顫的患者多形體肥胖,面部虛浮,其病因為經絡內有深伏之痰飲,陰滯經絡所致。治以祛風化痰為主,藥用導痰湯加減,藥用半夏、膽南星、茯苓等。
6.風寒手顫:主要表現為手顫伴有疼痛,惡風寒,項強無汗或有汗,苔薄白,脈浮緊。風寒手顫的發病常有明顯的氣候變化,如天氣驟然變寒,病因為外界的寒邪侵入機體,使之營衛不和所致。治以祛風散寒,藥用黃芪、桂枝、葛根、芍藥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