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針技術操作規程
【目的】
水針又稱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內進行藥物注射的一種療法。它是將針刺及藥物對穴位的滲透刺激作用和藥物的藥理作用結合在一起,發揮綜合效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關節疼痛等,高血壓、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神經衰弱等。
【用物準備】
治療盤、藥物、無菌注射器、砂輪、0.5%碘伏、鑷子、棉簽等。
【操作程序】
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體位,協助松解衣著,暴露局部皮膚,注意保暖。
3. 確定注射穴位,測試患者局部感覺反應,常規消毒局部皮膚。
4. 術者手持注射器(排盡空氣),另一手繃緊皮膚,針尖對準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針刺手法將針身刺入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氣后若回抽無血,即將藥液緩慢注入。如所用藥量較多,可于推入部分藥液后,將針頭稍微提起再注入余藥。
5. 藥液注完后快速拔針,用無菌棉簽輕按針孔片刻,以防出血。
6. 操作完畢,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元。
7.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注意事項】
1. 嚴格三查七對及無菌操作規程,注意藥物配伍禁忌。
2. 按處方選穴進行操作,要熟練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的深度。每穴注射的藥量,一般為1~2 ml,胸背部可注射0.5~1 ml,腰臀部通常注射2~5 ml。
3. 藥液不可注入血管內,注射時如回抽有血,必須避開血管后再注射;颊哂杏|電感時針體往外退出少許后再進行注射。
4. 操作前應檢查注射器有無漏氣,針頭是否有鉤等情況。
5. 患者疲乏、饑餓或精神高度緊張時慎用;局部皮膚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傾向及高度水腫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