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中醫指針療法又名五絕指針療法,它是以中醫整體觀、辯證觀的哲學思想為依據,以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經絡學說、臟象學說理論為指導,在傳統指針療法的基礎上,融合了武術中的點打技藝,并參合了現代理療的技術原理,將古老的點穴技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技術體系。

張氏中醫指針療法是在家傳指針療法(手掐治急癥)基礎上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張劍鋒。

張氏中醫指針療法(五絕指針療法)的作用原理 五絕指針療法以中醫理論作指導,通過手指在人體經絡穴位上進行點穴治療,可以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恢復增強臟腑功能的作用;尤其在結石病的治療中,可以達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散結排石等功效。 五絕指針療法有五種基本指法,以不同的指力刺激摩擦人體體表不同的經絡穴位,產生不同的變化反應,治療不同的病癥。點打指法以發熱祛寒,點壓指法以鎮熱,點揉以調陰陽氣血,點擦可疏通經絡、筋脈,點振指法以促進血液循環。每次治療僅需5-7分鐘,則可快速調理周身十多條經脈近二百個穴位部位;五絕指針療法的奇妙之處在于治療后即可生效,凡經點過之處,似有一種電流通過,既輕松又舒適,治療后寒者可覺熱發,而熱者則生涼意,悶者會覺痛快,沉者可顯輕飄;疼立止,暈即清,甚者痿者立可行,聾者即可聽,蒙者眼復明,周身氣血通。

張氏中醫指針療法(五絕指針療法)的技術成果 2003年11月,“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結石癥”課題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療法是以祖國醫學經絡、腧穴理論為基礎,結合多年的"武術點穴"和"指針療法"等經驗,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治療結石等癥的新方法,具有較高的學術意義和臨床價值。"五絕指針療法"能夠調理陰陽,調和氣血,促進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散結排石"等功效?萍既請、河北電視臺、涿州電視臺對其進行相關報道;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及河北技術市場將其載入科技成果數據庫。
 圖片說明: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結石癥鑒定會
 圖片說明:五絕指針療法治療排下的結石標本
2011年5月,五絕指針療法編入全國“治未病”干預技術產品及成果推廣目錄;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評定為全國“治未病”優秀科技成果,并確定為“治未病”指定推廣技術。

2015年7月,五絕指針療法確定為“2015百項健康服務成果發布會”指定發布項目,獲“中關村華促會現代服務產業促進會、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醫藥成果展覽專業委員會”頒發的指定項目證書。

2017年7月,中醫五絕指針技術入圍中國品牌日央視特別關注行動。

2019年5月,中醫五絕指針療法入選涿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9年6月,中醫五絕指針療法作為涿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參加由涿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涿州市范陽文化園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傳承涿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精品展”,在涿州永濟公園進行現場義診并取得圓滿成功。

2019年12月,中醫五絕指針療法精彩亮相“涿州市迎新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展”,五絕指針療法傳承人張劍鋒,認真地給大家介紹這種特殊療法的效果,現場好評不斷。

2020年6月,由涿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及圖文展在市范陽園廣場成功舉辦,來自全市的20余個非遺項目集中亮相,向廣大市民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中醫五絕指針療法作為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也亮相此次非遺展,現場為廣大市民進行義診,獲眾多好評。

2021年3月,“匠心守藝 薪火相傳”2021春耕節涿州非遺大展在涿州市博物館盛大開幕!在非遺義診區,中醫五絕指針療法義診現場氣氛熱烈,市民紛紛上前感受這種手指點穴的療效!

2021年10月,張氏中醫指針療法(又名中醫五絕指針療法)入選保定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涿州市副市長張朝暉為保定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張氏中醫指針療法授牌。

涿州市松林店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肖靜,為松林店鎮轄區內的兩項非遺項目入選市級非遺表示祝賀,并與傳承人合影留念。

為做好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張氏中醫指針療法(又名中醫五絕指針療法)已多次開展非遺傳承培訓班,培養了五絕指針技術人才數百名。

五絕指針療法的治療范圍: 肝內外膽管結石、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及尿道結石等各類結石; 各種疼痛:如頭痛、牙痛、頸肩痛、腰腿痛、關節疼痛、胃腹脹痛、周身疼痛等; 失眠、便秘、呃逆、噯氣、嘔吐、吞酸、口臭、耳鳴、腹脹、腹瀉、周身乏力、心慌氣短、頭暈腦脹、視物模糊、四肢酸沉麻木等; 小兒疳積、小兒夜啼、小兒遺尿、小兒消化不良、飲食異常、小兒腹脹腹瀉便秘等。 女性痛經、月經失調、乳腺增生、面部褐斑、情志失調等; 糖尿病、高血壓、體瘦或肥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