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涿州桃園辦事處魏主任)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以辨證論治原則和“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通過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的目的,對世界醫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而在中醫學寶庫中,有一項以手指代替針具治療的手法操作技術,結合武術中的點打技藝,并參合現代理療技術原理,將古老的點穴技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這就是五絕指針技術。

五絕指針技術是張寶增先生在家傳指針療法基礎上的傳承創新和發展,于1991年正式問世,在張寶增先生和其子張劍鋒兩代人的苦心鉆研和不懈努力下,經過理論和時間的反復融合,以及多年臨床的檢驗,用于臨床治療人體各類病癥。2003年,經過河北省級科技成果鑒定,最終被確定為“治未病”指定推廣技術,編入全國“治未病”干預技術產品及成果推廣目錄。2015年被確定為“2015百項健康服務成果發布會”指定發布項目,獲得了“中關村華促會現代服務產業促進會、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醫藥成果展覽專業委員會”頒發的指定項目證書。2017年,入圍央視CCTV國家品牌計劃特別關注行動。


五絕指針技術以輕盈的指法在人體體表經絡穴位上進行點穴治療,通過點打、點壓、點揉、點擦、點振五種基本指法和點壓擦、點壓振、點揉擦、點揉壓等復合指法,以不同的指力刺激摩擦人體體表不同的經絡穴位,產生不同的變化反應,治療不同的病癥。且手法輕盈快速,調理周身經脈,僅用5-7分鐘時間,即可調理人體近200個穴位部位。且治療后即可生效,凡經點過之處,似有一種電流通過,既輕松又舒適,治療后寒者可覺熱發,而熱者則生涼意,悶者立覺痛快,沉者立顯輕飄;疼立止,暈即清,周身氣血通。不受時間、氣候、體位及空間地域的限制,隨時可用,隨處可施,對人體無任何損傷及副作用。 特別是在治療結石癥方面,調理陰陽,調和氣血,促進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活血化淤”、“行氣止痛”、“散結排石”等功效?萍既請、河北電視臺、涿州電視臺等媒體對其進行了相關報道;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及河北技術市場將其載入科技成果數據庫。而五絕指針技術的傳承人——張劍鋒先生,于2013年接任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所長工作,一直堅持五絕指針技術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他撰寫的《論胰臟及胰臟經脈》、《五更瀉臨床治驗》、《經穴區理論及應用》、《胰臟經脈腧穴的研究》等多篇論文,被刊入《中國中醫藥咨訊》、《中國保健營養》、《中國健康博覽》等叢書,本人被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會授予“攻克疑難病癥開創康復之路”健康使者稱號,現為中國民營醫療機構協會高級會員、中國特色醫療醫藥學會終身會員,被中關村華企現代服務產業促進會聘為五絕指針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關村華企現代服務產業促進會副會長等職務。多次參加國內中醫藥學術交流活動,其本人和他的五絕指針技術受到業界高度關注和好評。

為全面推廣五絕指針技術,2016年7月,張劍鋒主任在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智卓五絕指針中醫研究院,并擔任院長職務。2018年5月12日,又與涿州市中鐵建工醫院合作,入駐中鐵建工集團醫院理療科坐診,為廣大患者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