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中文
                                                        您現在的位置: 中醫五絕網 >> 疾病大全 >> 中醫內科 >> 正文

                                                        感冒

                                                        www.inexconstruction.net 文章來源:來自互聯網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0-3 15:10:03

                                                        感冒是由風邪侵襲人體引起的常見外感熱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兩季為多見。臨床以頭痛、鼻塞、噴嚏、流涕、咽癢咳嗽、發熱惡寒等為主要證候特點。病情有輕重不同,輕者俗稱傷風,重者稱為重傷風。若病情較重,且在一段時間內廣泛流行,證候相類似者,稱為時行感冒。西醫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參考本病辨證治療。

                                                        感冒的診斷要點
                                                      1. 多有起居不當,寒溫失調,勞累汗出當風、受涼遇冷的病史。尤其是季節轉換、寒暑交接的期間,有眾多類似癥狀的患者發病。
                                                      2. 主要證候表現為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全身不適、發熱惡寒等。
                                                      3. 一般傳變較少,病程3~7日可痊愈。
                                                      4. 本病應注意與溫病相鑒別。一般感冒發熱多不高或不發熱,溫病必有發熱甚至高熱;感冒服解表藥后,多能汗出身涼脈靜,溫病汗出后熱雖暫降,但脈數不靜,身熱旋即復起,且見傳變入里的證候。
                                                      5. 感冒的辨證分析
                                                        感冒是由風邪侵襲所致。風為百病之長,不同季節之時邪伴隨風邪,兼挾致病,如兼寒、兼熱、兼暑濕等。風性高揚,人體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最易受邪。風邪襲人,多從皮毛、口鼻而入,內歸于肺。肺主呼吸,開竅于鼻,外合皮毛,故風邪乘之,肺衛首當其沖。肺衛失和,營衛不調,遂見惡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衛表見證;肺氣失宣,氣道不暢,則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肺經見證。另外,素體陽虛者,.易感受風寒之邪,素體陰虛者,易感受風熱之邪,虛人感冒也是常見的臨床證候?傊,感冒的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衛,一般實證多見,體虛感受風邪者則易見虛實挾雜證候。

                                                        感冒總的治療原則是疏風解表,宣肺透邪為主。臨床上可結合具體證候表現,分別兼以散寒、泄熱、化濕、益氣、養陰等,遣方用藥分別治療。
                                                        感冒的辨證論治
                                                        風寒感冒型
                                                        【證見】 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喉癢咳嗽,痰白稀;重者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小便清。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 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

                                                        1.主方蔥豉湯(葛洪《肘后備急方》)加味

                                                        處方:蔥白6條,豆豉12克,杏仁10克,蘇葉12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蒼耳子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頭痛身痛甚者,加羌活9克,獨活9克。惡寒、無汗而發熱明顯者,加麻黃9克,石膏20克,柴胡10克?人陨跽,加前胡10克,桔梗8克,麻黃9克。

                                                        2.中成藥

                                                        (1)荊防敗毒散,每次3克用溫開水沖服,每日2~3次。

                                                        (2)柴麻解表丸,每次溫開水送服1丸,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

                                                        (1)感冒合劑(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芥穗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板藍根30克,前胡12克,杏仁12克,黃芩10克,淡豆豉30克。將諸藥先用溫水浸泡15分鐘,微火煎約20分鐘,水煎2次,每次煎取藥液150—200毫升,分2—4次服,每日1劑。

                                                        (2)麻蘇飲(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麻黃9克,蘇葉9克,杏仁12克,桂枝6克,香附6克,羌活6克,大棗3枚,生姜6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劑。

                                                        風熱感冒型
                                                        【證見】 發熱微惡風,或有汗出,頭痛,鼻塞涕濁,咽喉腫痛,口于而渴,咳嗽痰黃粘稠。舌尖邊紅,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 辛涼解表,宣肺泄熱。

                                                        【方藥】

                                                        1.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薄荷9克,荊芥8克,淡豆豉9克,桔梗8克,牛蒡子10克,竹葉9克,蘆根12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若頭痛甚者,加桑葉10克,菊花12克?人陨跽,加杏仁12克,前胡10克。痰稠難咯者,加貝母9克,瓜蔞仁12克。咽喉腫痛者,加馬勃9克,玄參18克,崗梅根18克。壯熱、口渴、心煩、汗多者,加石膏30克,天花粉15克。若夏秋季挾感暑邪者,去荊芥、豆豉,無汗加香薷10克,有汗加青蒿12克,并可分別選用鮮荷葉、西瓜翠衣、六一散等。若兼感濕邪,頭重肢倦、脘痞胸悶、惡心欲嘔者,酌加藿香10克,佩蘭lO克,通草8克。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丸,每次溫開水送服1-2丸,每日2~3次。

                                                        (2)羚翹解毒丸,每次溫開水送服2丸,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

                                                        (1)清解宣肺湯(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

                                                        處方:板藍根20克,蒲公英20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陳皮6克,前胡9克,桔梗12克,杏仁12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2)清解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生石膏20克(先煎),板藍根15克,蘆根12克,玄參12克,白芍12克,連翹12克,橘紅6克,薄荷9克,黃芩9克,紫蘇葉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3)銀連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鴨跖草20克,板藍根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氣虛感冒型
                                                        【證見】 多見素體氣虛者,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浮無力。

                                                        【治法】 益氣解表。

                                                        【方藥】

                                                        1.主方參蘇飲(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黨參12克,茯苓20克,紫蘇葉12克,葛根30克,前胡10克,桔梗8克,陳皮9克,枳殼8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若動則汗出或自汗多者,加北芪15克,白術9克,防風10克。若發熱較高者,加柴胡10克,黃芩12克,青蒿12克。

                                                        2.中成藥人參敗毒丸,每次姜湯送服3~6克,每日1-2次。

                                                        3.單方驗方參附再造丸加減(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

                                                        處方:黨參12克,桂枝6克,羌活8克,防風10克,紫蘇葉10克,桔梗8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陰虛感冒型
                                                        【證見】 多見于素體陰虛者,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微汗,頭暈心煩,口渴咽干,手足心熱,干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養陰解表。

                                                        【方藥】

                                                        1.主方葳蕤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減

                                                        處方:玉竹18克,蔥白6條,豆豉12克,薄荷9克,桔梗6克,白薇10克,大棗5枚,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若惡寒較重、無汗者,加荊芥9克,紫蘇葉9克?人匝矢、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10克,瓜蔞皮12克,玄參15克。心煩口渴較甚者,加竹葉10克,天花粉15克,蘆根12克。

                                                        2.中成藥青蒿鱉甲片,每次白薇煎湯送服4—6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加味新訂青銀湯(曾德環等《中國秘方驗方精選》)

                                                        處方:青蒿5克,銀柴胡10克,桔梗8克,連翹12克,金銀花10克,西洋參12克,石斛15克。水煎服,每日1~2劑。

                                                        (2)藍地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板藍根50克,生地黃50克,麥冬20克,知母20克,桑葉20克,桔梗15克,蟬蛻10克,魚腥草15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2劑。
                                                        感冒的其他療法
                                                        1.敷貼療法 取大蒜2枚搗汁拌面粉做成圓錐狀,塞人鼻孔(兩側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鐘,每日4.5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適用于風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蔥白、生姜各30克,食鹽5克,共搗成糊狀,加入適量白酒調勻,用紗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窩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鐘左右會有汗出,感冒諸癥可以解除。

                                                        3.飲食療法 取蘇葉3-6克,生姜3克,洗凈切碎,放人茶杯內,沖人沸水200~300毫升,加蓋泡10分鐘,再放人紅糖15克攪勻,趁熱飲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適用于感冒初起,惡寒、無汗、頭痛者。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6. 上一種疾。
                                                      7. 下一種疾。
                                                      8.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疾病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精彩推薦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簡介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www.inexconstruction.net 版權所有:中醫五絕網 聯系電話:0312—3901862 郵編:072761 支持單位: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

                                                        電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信息產業 冀ICP備11023339號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某些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共享資源,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本站刪除!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