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后期
月經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者,稱為月經后期。如在初潮后一二年或更年期,經期時有延后,并無其他證候者,是生理現象,不屬本病。月經后期又稱經水后期、經行后期或經遲。相當于西醫的月經失調、月經稀發。
月經后期診斷要點
本病的診斷依據是月經周期延后7日以上,又未超過6個月,并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育齡期婦女月經周期突然延后,應注意是否妊娠;兼見有少量陰道出血或腹痛時,應排除早孕期妊娠疾病,如異位妊娠、流產、葡萄胎等。
與“并月”、“居經”的鑒別,在于前者有規律,無不適,而后者無規律,伴有其他癥狀。
月經后期如伴月經過少,?砂l展為閉經。
可根據需要做婦查或妊娠試驗以助診。
月經后期辨證分析
月經后期的病因病機有虛實兩端。虛者營血虧損,或陽虛生化失期,以致經血來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由滿而溢;實者氣滯血亦滯,或寒凝而血瘀,以致沖任阻滯,血海不能如期滿溢,發為月經后期。
本病的辨證,應根據經色、經量、經質及全身癥狀,辨其寒、熱、虛、實。一般來說,后期、量少、色淡、小腹冷痛或綿綿痛者,屬寒屬虛;后期、量少、色黯有塊、小腹脹痛者,屬實。
本病的治療是調整月經周期,以溫經養血、活血行滯調經為主,應著重于平時治療。
月經后期辨證論治
血虛型
【證見】 經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經色淡紅,無血塊,或小腹綿綿痛。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少寐。舌淡紅,脈細弱。
【治法】 補血調經。
【方藥】
1.主方大補元煎(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黨參20克,山藥30克,當歸15克,熟地黃20克,杜仲15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6克,雞血藤30克,香附子12克,益母草30克,丹參15克。水煎服。
若兼氣虛,少氣懶言,乏力自汗,四肢不溫者,可選用歸地滋血湯(《中醫婦科治療學》):當歸,熟地黃,鹿角霜,黨參,白術,桑寄生,枸杞子,山茱萸,香附子。
2.中成藥
(1)當歸丸,大蜜丸每次1丸,小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烏雞白鳳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血寒型
【證見】 月經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
【治法】 溫經散寒調經。
【方藥】
1.主方溫經湯(陳自明《校注婦人良方》)加減
處方:黨參2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肉桂5克(煽服),莪術12克,牡丹皮15克,牛膝20克,甘草6克,艾葉15克,雞血藤30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
為經量過多者,去莪術、牛膝加炮姜。
虛寒型
【證見】 月經延后,量少或正常,經色淡暗,質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胖嫩,苔白,脈弱無力。
【治法】 溫腎扶陽,祛寒調經。
【方藥】
1.主方艾附暖宮丸(沈金鰲《沈氏尊生書》)加減
處方:艾葉15克,香附子10克,當歸15克,續斷15克,吳茱萸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黃芪15克,熟地黃15克,肉桂5克(煽服),益母草30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附桂理中丸,每次l丸,每日服2次。
氣滯型
【證見】 月經延后,經量少或多,經色黯紅,有血塊。胸脅、乳房、小腹脹痛。舌質暗紅,或尖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 理氣活血調經。
【方藥】
1.主方烏藥湯(李杲《蘭室秘藏》)合四物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臺烏15克,香附子10克,木香10克,當歸15克,川芎9克,甘草6克,生地黃15克,赤芍、白芍各15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逍遙丸,每服1丸,每日3次;或每次6克,每日3次。
(2)木香順氣丸,每次1瓶,每日2次。
月經后期診斷要點
月經后期辨證分析
月經后期的病因病機有虛實兩端。虛者營血虧損,或陽虛生化失期,以致經血來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由滿而溢;實者氣滯血亦滯,或寒凝而血瘀,以致沖任阻滯,血海不能如期滿溢,發為月經后期。
本病的辨證,應根據經色、經量、經質及全身癥狀,辨其寒、熱、虛、實。一般來說,后期、量少、色淡、小腹冷痛或綿綿痛者,屬寒屬虛;后期、量少、色黯有塊、小腹脹痛者,屬實。
本病的治療是調整月經周期,以溫經養血、活血行滯調經為主,應著重于平時治療。
月經后期辨證論治
血虛型
【證見】 經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經色淡紅,無血塊,或小腹綿綿痛。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少寐。舌淡紅,脈細弱。
【治法】 補血調經。
【方藥】
1.主方大補元煎(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黨參20克,山藥30克,當歸15克,熟地黃20克,杜仲15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6克,雞血藤30克,香附子12克,益母草30克,丹參15克。水煎服。
若兼氣虛,少氣懶言,乏力自汗,四肢不溫者,可選用歸地滋血湯(《中醫婦科治療學》):當歸,熟地黃,鹿角霜,黨參,白術,桑寄生,枸杞子,山茱萸,香附子。
2.中成藥
(1)當歸丸,大蜜丸每次1丸,小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烏雞白鳳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血寒型
【證見】 月經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
【治法】 溫經散寒調經。
【方藥】
1.主方溫經湯(陳自明《校注婦人良方》)加減
處方:黨參2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肉桂5克(煽服),莪術12克,牡丹皮15克,牛膝20克,甘草6克,艾葉15克,雞血藤30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
為經量過多者,去莪術、牛膝加炮姜。
虛寒型
【證見】 月經延后,量少或正常,經色淡暗,質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胖嫩,苔白,脈弱無力。
【治法】 溫腎扶陽,祛寒調經。
【方藥】
1.主方艾附暖宮丸(沈金鰲《沈氏尊生書》)加減
處方:艾葉15克,香附子10克,當歸15克,續斷15克,吳茱萸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黃芪15克,熟地黃15克,肉桂5克(煽服),益母草30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附桂理中丸,每次l丸,每日服2次。
氣滯型
【證見】 月經延后,經量少或多,經色黯紅,有血塊。胸脅、乳房、小腹脹痛。舌質暗紅,或尖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 理氣活血調經。
【方藥】
1.主方烏藥湯(李杲《蘭室秘藏》)合四物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臺烏15克,香附子10克,木香10克,當歸15克,川芎9克,甘草6克,生地黃15克,赤芍、白芍各15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逍遙丸,每服1丸,每日3次;或每次6克,每日3次。
(2)木香順氣丸,每次1瓶,每日2次。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