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中文
                                                        您現在的位置: 中醫五絕網 >> 疾病大全 >> 中醫婦科 >> 正文

                                                        月經過少

                                                        www.inexconstruction.net 文章來源:網絡資源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0-3 11:58:33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者,稱為月經過少,又稱經水澀少。一般認為經量少于30毫升,相當于西醫月經不調中的月經稀少。

                                                        月經過少診斷要點

                                                      1. 月經周期正常,經量很少,甚或點滴即凈;也有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為本病的診斷要點。本病常為閉經的前驅表現。
                                                      2. 月經過少可與月經周期異常并見,如月經先期量少或月經后期量少。
                                                      3. 如屬口服避孕藥或肌注避孕針而導致月經過少,則應停藥,并可參照本病論治。
                                                      4. 月經過少的診斷,一般是指連續發生二次以上。如一貫月經正常,突然月經過少者,應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產,或異位妊娠所表現的少量陰道出血,必須進一步做有關檢查以鑒別。

                                                        月經過少辨證分析

                                                      5. 月經過少,有虛有實。虛者多因先天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傷腎。腎氣不足,精血不充,沖任匱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經過少;也有氣血來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仗,經血乏源而月經過少者。實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濕,邪阻胞脈胞絡,血行不暢,以致經量減少。
                                                      6. 月經過少應從月經的色、質及有無腹痛等辨其虛實。一般經色淡、質稀、腹無脹痛者,為虛;經色紫黯、夾血塊、腹痛者,為血瘀;經色淡紅、質粘膩、形體肥胖者,為痰濕。屬于先天不足者,經水素少;后天損傷者,則經水逐漸減少。驟然經量減少者,則多為實證。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經少、甚至經閉者。
                                                      7. 本病虛證多,實證少。故治療重在滋腎養血,充養天癸,使任通沖盛,血海滿溢。即使是瘀滯或痰濕,慎不可過用攻破,以免重傷氣血,使經血難復。

                                                        月經過少辨證論治

                                                        腎虛型
                                                        【證見】 經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復流產后經量明顯減少,經色淡黯質薄。腰酸膝軟或足跟痛,或頭暈耳鳴,或少寐多夢,或陰中干澀。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紅少苔,脈細弱或沉細尺弱。

                                                        【治法】 補腎養血調經。

                                                        【方藥】

                                                        1.主方歸腎丸(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菟絲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15克,山藥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蓯蓉15克,何首烏20克,紫河車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腎陰虛者,選加二至丸、生地黃、玄參。若偏于腎陽虛者,選加淫羊藿、仙茅、補骨脂、益智仁。

                                                        2.中成藥

                                                        (1)滋腎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適用于偏腎陽虛或腎陰陽俱虛。

                                                        (2)六味地黃丸,每次6克,每日3次。適用于腎陰虛。

                                                        血虛型
                                                        【證見】 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或行經時間不是兩天,經量澀少。經色淡無塊,伴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紅,脈細弱。

                                                        【治法】 養血調經。

                                                        【方藥】

                                                        1.主方滋血湯(王肯堂《證治準繩·女科》)加減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黨參20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山藥30克,北黃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歸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養血當歸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養血補腎湯(劉熙政《湖北中醫雜志》1982.6)

                                                        處方:當歸、雞血藤、丹參、炙黃芪、菟絲子、覆盆子、紫河車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黃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湯(張作超《廣西中醫藥》1986.9)

                                                        處方:當歸9克,川芎4克,熟地黃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膠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車15克,益母草12克,雞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黃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腎虛、血虛兩證型雖不相同,但由于腎虛,精不足以化血,血虛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為月經的物質基礎。因此,臨床上常在補腎中佐以養血,或在養血中又佐以滋腎,使精充血足,經源充盛,而經水自調。

                                                        血瘀型
                                                        【證見】 經行澀少,經色紫黯,有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小瘀點,脈細或弦澀。

                                                        【治法】 活血化瘀調經。

                                                        【方藥】

                                                        1.主方桃紅四物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黃20克,桃仁15克,紅花6克,益母草30克,雞內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參20克,枳殼15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益母調經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痰濕型
                                                        【證見】 月經量少,色淡紅,質粘膩,月經常后期或稀發。形體肥胖,胸悶嘔惡,或帶下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沉細。

                                                        【治法】 化痰燥濕,溫腎健脾。

                                                        【方藥】

                                                        主方蒼附導痰丸(葉天士《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加減

                                                        處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蒼術10克,香附子12克,枳殼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黨參20克,破故紙15克,淫羊藿10克,當歸15克。水煎服。


                                                        月經過少其他療法

                                                        1.月經過少針灸治療:溫針療法
                                                        取穴:關元、中極、腎俞、三陰交、足三里、血海等穴。每次取3。4個穴,每穴灸1。2壯,灸后留針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經期暫停。

                                                        2.月經過少飲食療法
                                                      8. 當歸生姜羊肉湯:瘦羊肉250克,當歸15克,生姜15克,煲湯。飲湯食肉,每日1次,連服數日。適用于虛證月經過少者。
                                                      9. 益母草30—50克,雞蛋2只,加水適量共煮。去渣,剝殼取蛋,加少量紅糖再煮片刻,飲湯吃蛋。每日1次,連服數日至經來。適用于血瘀月經過少者。

                                                        3.月經過少推拿按摩療法 腰骶部按揉數次,再以雙手拇指點按腎俞、命門、八髎穴,至有酸脹感為度,然后再提拿腎穴數次。每日1次,30次為1個療程。宜于經期前后施行。

                                                      10.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11. 上一種疾。
                                                      12. 下一種疾。
                                                      13.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疾病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精彩推薦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簡介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www.inexconstruction.net 版權所有:中醫五絕網 聯系電話:0312—3901862 郵編:072761 支持單位: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

                                                        電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信息產業 冀ICP備11023339號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某些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共享資源,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本站刪除!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