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過多
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者,稱為月經過多,也稱經水過多。一般認為月經量以30~80毫升為適宜超過100毫升為月經過多。本病可同時兼見月經周期或經期的異常。本病相當于西醫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月經過多診斷要點
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在一定時間內又能自然停止,是本病的診斷依據。臨床上可以周期正常,或同時兼見周期提前、推后或經期延長。
如經量特多,經期延長時,應注意可能發展為崩漏。
月經過多,應作婦科檢查或B超檢查,確定有無子宮肌瘤。如屬上環后出現月經過多,應注意節育環的位置或其副作用。
月經過多辨證分析
月經過多的病因、病機,與月經先期基本相同。主要是氣虛統攝無權,血熱迫血妄行,或血瘀瘀阻沖任,新血不得歸經。
本病應根據月經的色、質,結合脈證,辨別虛、熱、瘀。一般月經量多、色淡、質稀,氣虛脈證者,為氣虛;量多,色紫或深紅者,多屬血熱;量多、色紫暗有塊,伴有腹痛者,多為血瘀。治療時著重辨證止血,目的在于盡量減少出血,防止失血過多。宜用安沖固沖,調經治本之法,慎用溫燥走而不守之品,以免動血耗血。
月經過多辨證論治
氣虛型
【證見】 月經量多,色淡紅,質清稀。面色自光白,氣短懶言,神疲乏力,心悸怔忡,或小腹空墜。舌淡,脈細弱。
【治法】 補氣攝血固沖。
【方藥】
1.主方舉元煎(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北黃芪20克,黨參30克,白術15克,升麻15克,炙甘草9克,何首烏20克,阿膠15克(烊化),海螵蛸15克,茜根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如小腹冷痛,形寒怕冷,四肢不溫者,選加炮姜炭、破故紙、鹿角霜,以溫經固沖止血。如血塊較多,小腹痛或有子宮肌瘤者,選加三七片、失笑散、荔枝核、七葉一枝花,以化瘀止血止痛。
2.中成藥
(1)四君子丸,每次6克,每日服3次。
(2)生脈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二稔湯(羅元愷驗方)
處方:崗稔根50克,地稔根30克,續斷15克,制首烏30克,黨參30克,白術15克,熟地黃15克,棕櫚炭12克,炙甘草9克,桑寄生30克,赤石脂20克,功能益氣養血止血,主治崩漏及月經過多屬氣虛者。
血熱型
【證見】 經來量多,色深紅或鮮紅,質稠粘,或有小血塊。常伴有心煩口干渴,便結,溺黃。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
1.主方
(1)保陰煎(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黃芩15克,黃柏10克,白芍15克,山藥30克,續斷15克,甘草6克,地榆30克,藕節30克。水煎服。
(2)若血熱出血過多,則氣隨血傷,熱隨血泄,證見倦怠乏力、心悸氣短、懶言少寐等,治宜益氣養陰、涼血止血,方用安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加黨參、炙甘草。
處方:白術20克,北黃芪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9克,生龍骨20克,生牡蠣20克,生地黃15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茜根15克,續斷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紫地合劑,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2)紫地寧血散,每次1瓶,每日3次。
血瘀型
【證見】 經來量多,色紫黯,有血塊,或伴有小腹疼痛,或月經期長,持續難凈。舌有瘀點或舌質紫黯,脈細澀。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藥】
1.主方失笑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處方: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馬鞭草15克,鹿銜草15克,三七末3克(沖服),益母草30克,海螵蛸15克,茜根15克,黨參20克,何首烏20克。水煎服。
臨床還要根據血瘀偏寒、偏熱、偏氣滯的不同,隨證加減。如有子宮肌瘤者,宜參照“癥瘕”等論治。
2.中成藥益母草流浸膏,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三七末3克,開水沖服,每日1-2次。
月經過多其他療法
月經過多針灸療法
主穴:隱白、大敦、三陰交、關元。多用艾條懸灸。隱白、太敦也可用小炷直接灸,療效更好。
月經過多診斷要點
月經過多辨證分析
月經過多的病因、病機,與月經先期基本相同。主要是氣虛統攝無權,血熱迫血妄行,或血瘀瘀阻沖任,新血不得歸經。
本病應根據月經的色、質,結合脈證,辨別虛、熱、瘀。一般月經量多、色淡、質稀,氣虛脈證者,為氣虛;量多,色紫或深紅者,多屬血熱;量多、色紫暗有塊,伴有腹痛者,多為血瘀。治療時著重辨證止血,目的在于盡量減少出血,防止失血過多。宜用安沖固沖,調經治本之法,慎用溫燥走而不守之品,以免動血耗血。
月經過多辨證論治
氣虛型
【證見】 月經量多,色淡紅,質清稀。面色自光白,氣短懶言,神疲乏力,心悸怔忡,或小腹空墜。舌淡,脈細弱。
【治法】 補氣攝血固沖。
【方藥】
1.主方舉元煎(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北黃芪20克,黨參30克,白術15克,升麻15克,炙甘草9克,何首烏20克,阿膠15克(烊化),海螵蛸15克,茜根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如小腹冷痛,形寒怕冷,四肢不溫者,選加炮姜炭、破故紙、鹿角霜,以溫經固沖止血。如血塊較多,小腹痛或有子宮肌瘤者,選加三七片、失笑散、荔枝核、七葉一枝花,以化瘀止血止痛。
2.中成藥
(1)四君子丸,每次6克,每日服3次。
(2)生脈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二稔湯(羅元愷驗方)
處方:崗稔根50克,地稔根30克,續斷15克,制首烏30克,黨參30克,白術15克,熟地黃15克,棕櫚炭12克,炙甘草9克,桑寄生30克,赤石脂20克,功能益氣養血止血,主治崩漏及月經過多屬氣虛者。
血熱型
【證見】 經來量多,色深紅或鮮紅,質稠粘,或有小血塊。常伴有心煩口干渴,便結,溺黃。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
1.主方
(1)保陰煎(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黃芩15克,黃柏10克,白芍15克,山藥30克,續斷15克,甘草6克,地榆30克,藕節30克。水煎服。
(2)若血熱出血過多,則氣隨血傷,熱隨血泄,證見倦怠乏力、心悸氣短、懶言少寐等,治宜益氣養陰、涼血止血,方用安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加黨參、炙甘草。
處方:白術20克,北黃芪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9克,生龍骨20克,生牡蠣20克,生地黃15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茜根15克,續斷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紫地合劑,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2)紫地寧血散,每次1瓶,每日3次。
血瘀型
【證見】 經來量多,色紫黯,有血塊,或伴有小腹疼痛,或月經期長,持續難凈。舌有瘀點或舌質紫黯,脈細澀。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藥】
1.主方失笑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處方: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馬鞭草15克,鹿銜草15克,三七末3克(沖服),益母草30克,海螵蛸15克,茜根15克,黨參20克,何首烏20克。水煎服。
臨床還要根據血瘀偏寒、偏熱、偏氣滯的不同,隨證加減。如有子宮肌瘤者,宜參照“癥瘕”等論治。
2.中成藥益母草流浸膏,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三七末3克,開水沖服,每日1-2次。
月經過多其他療法
月經過多針灸療法
主穴:隱白、大敦、三陰交、關元。多用艾條懸灸。隱白、太敦也可用小炷直接灸,療效更好。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