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中文
                                                        您現在的位置: 中醫五絕網 >> 古籍文獻 >> 中醫書籍 >> 中醫內科學 >> 正文

                                                        第十一節 絳蟲病

                                                        www.inexconstruction.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1-16 15:29:07

                                                        絳蟲病是由豬絳蟲或牛絳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古代醫籍將絳蟲稱為白蟲或寸白蟲。

                                                        絳蟲病在我國分布較廣。飲食習慣是決定腸絳蟲病多寡及其種類不同的關鍵因素,喜食生肉的地區感染率高!

                                                        中醫對絳蟲的形態、感染途徑很早即有明確的認識,并尋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療藥物。在感染途徑方面,早在《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飽飲乳,變成白蟲!薄吨T病源候論·寸白蟲候》說:“以桑枝貫牛肉炙食”噲引起本病。而對于絳蟲形態的描述,《諸病源候論·寸白蟲候》說:“寸白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寸而色白,形小扁”,仇蟲候》說:“白蟲相生,子孫轉大,長至四五尺”。在治療上,早在《千金要方·九蟲》里,就采用檳榔、石榴根皮等有效的藥物治療絳蟲病。

                                                        【病因病機】

                                                        絳蟲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蟲的豬肉或牛肉,囊蟲進入體內吸附在腸壁上,頸節逐漸分裂,形成體節,約經2—3個月而發育為成蟲。成蟲蟲體脫節,從肛門排出體外,故可在內褲或被服上發現白色的蟲體節片,節片隨大便排出則可見糞便中有蟲體節片。

                                                        絳蟲所致的病變,主要是吸食人體水谷精微以及擾亂脾胃運化,從而引起腹脹、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癥。

                                                        【臨床表現】

                                                        絳蟲病初期,成蟲居于腸中,影響腸道氣機,引起腹部或上腹部隱隱作痛,腹脹不適,甚或惡心、嘔吐。常在內褲、被褥或糞便中發現白色節片,或伴肛門瘙癢。病久則脾胃功能受損,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加之絳蟲吸食營養物質,以致人體化源不足,氣血不充,故在上述癥狀的基礎上常伴見面色萎黃或蒼白,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脈細等氣血虧虛的癥狀。

                                                        【診斷】

                                                        1.糞便中或內褲、被褥上發現白色節片為絳蟲病重要的臨床特征。

                                                        2.初期腸道氣機受阻引起的腹部隱隱作痛、腹脹不適等脾胃功能失調的癥狀,及病久伴見的面色萎黃或蒼白、形體消瘦、倦怠乏力、舌淡、脈細等氣血虧虛的癥狀。

                                                        【辨證論治】

                                                        癥狀:上腹部或全腹隱隱作痛,腹脹,或有腹瀉,肛門作癢,久則形體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內或襯褲上有時發現白色節片,舌質淡,苔薄白,脈濡或細。

                                                        治法:驅除絳蟲,調理脾胃。

                                                        方藥:中藥有良好的驅絳效果,可選用下列方藥中的一種應用。

                                                        ①檳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時,于清晨空腹頓服。服后4小時無大便排出者,可服用芒硝10G。

                                                        ②南瓜子60-120g,去殼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時后服檳榔煎劑(劑量、用法同上)。

                                                        ③仙鶴草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稱狼牙草),洗凈,刮去外皮,曬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溫開水沖服30—60g。因本藥兼有瀉下作用,可不另服瀉藥。一般在服藥后5-6小時排出蟲體。

                                                        ④雷丸,研粉,每次20G,1日1次,連服3天。

                                                        ⑤石榴根皮25G,水煎服。胃病患者不宜選用此藥。

                                                        驅除絳蟲,務必驅盡,須連頭節同時排出,方能徹底治愈。若頭節頸未被驅出,則仍能繼續生長。若發現絳蟲未驅盡時,可仍用上述驅絳藥物治療。

                                                        驅蟲之后,繼服香砂六君子湯健運脾胃。

                                                        【預防及調攝】

                                                        開展衛生宣傳,糾正吃生肉的習慣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嚴格肉類檢查,禁止含有囊蟲的肉類出售。此外,應對炊事人員進行宣傳,須將肉類煮熟燒透,菜刀與菜板應生熟分開。

                                                        【結語】

                                                        絳蟲病是由豬絳蟲或牛絳蟲寄生在人體所引起的疾病。絳蟲所致的病變,主要是吸食人體水谷精微以及擾亂脾胃運化,從而引起腹脹、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癥。并常在內褲、被褥或糞便中發現白色節片。驅除絳蟲、調理脾胃是治療絳蟲病的主要原則。中藥有良好的驅絳效果。驅除絳蟲,務必驅盡,須連頭節同時排出,方能徹底治愈。開展衛生宣傳,嚴格肉類檢查,禁止含有囊蟲的肉類出售以及糾正吃生肉的習慣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雜病·蟲》:“寸白……服藥下之,須結裹潰然出盡乃佳,若斷者相生未已,更宜速治之!

                                                        《景岳全書·諸蟲》說:“寸白蟲,此蟲長寸許,色白,其狀如蛆。母子相生,有獨行者,有個個相接不斷者,故能長至一二丈!

                                                        【現代研究】

                                                        檳榔、南瓜子、鶴草芽等中藥,均有良好的驅絳作用。

                                                        據現代藥理研究,檳榔能使絳蟲蟲體頭部和未成熟節片完全癱瘓;而南瓜子可使蟲體中后段麻痹,變薄變寬,兩者均有驅絳效果,但作用部位不同,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如驗方驅絳方,用南瓜子研粉,冷開水調服60-120g,2小時后服檳榔60-120g的水煎劑,再過半小時服玄明粉15g,促使瀉下,以利蟲體排出[雷載權主編.中華臨床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044.L或于清晨空腹嚼服南瓜子肉,隔1-2小時服檳榔煎劑,再過1小時服瀉劑,驅絳蟲效果滿意[中西醫結合雜志1987;7(7):24]。楊氏等用南瓜子、檳榔治療絳蟲病50例,治愈47例,治愈率達94%,3例因在驅蟲時患者牽斷蟲體,3個月后復發。該組治療的方法是:驅蟲前晚18時空腹先服炒南瓜子150g(研末沖服),半小時后服檳榔煎劑200ml(檳榔90g加水800-900ml,慢煎至200ml備用)。一般服藥3-4小時后即有排便感,囑患者坐溫水盆內排便,待蟲體完整排出。檳榔具有緩瀉作用,故在驅蟲時一般不采用其他導瀉劑,如服藥4小時后仍無排便感,可服用硫酸鎂20-30g[中國中醫急癥1996;5(1):19]。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3.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精彩推薦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簡介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www.inexconstruction.net 版權所有:中醫五絕網 聯系電話:0312—3901862 郵編:072761 支持單位: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

                                                        電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信息產業 冀ICP備11023339號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某些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共享資源,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本站刪除!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