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中文
                                                        您現在的位置: 中醫五絕網 >> 古籍文獻 >> 中醫書籍 >> 中醫內科學 >> 正文

                                                        第十節 鉤蟲病

                                                        www.inexconstruction.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1-16 15:28:06

                                                        鉤蟲病是由于鉤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癥狀為好食易饑,倦怠乏力,膚色萎黃,面足浮腫,故中醫文獻把鉤蟲病稱為黃腫病、疳黃、黃胖、饕餮黃等。四川及浙江民間又稱為懶黃病、粑黃病、桑葉黃等。

                                                        鉤蟲病的流行相當廣泛,在我國南方各省較為多見。

                                                        【病因病機】

                                                        中醫學將鉤蟲稱為伏蟲!吨T病源候論·九蟲候》說:“伏蟲,長四分”,“伏蟲,群蟲之主也!

                                                        由于人體皮膚接觸含有鉤蚴的泥土,鉤蚴從皮膚鉆人,最后移行至小腸發育為成蟲而導致鉤蟲病。其主要的病理為擾亂脾胃氣機,吸食及耗費人體血液,因而出現胃腸失調及氣血虧虛的病變。

                                                        [真臨床表現]

                                                        鉤蟲病的癥狀主要由鉤蚴及成蟲所致,但成蟲所致的癥狀更為長久和嚴重。鉤蚴侵入處的皮膚感到奇癢和燒灼,繼而出現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俗稱“糞觸塊”、“糞毒”、“糞疙瘩”。隨鉤蚴在人體內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現喉癢、咳嗽,重者甚至劇烈干咳或哮喘發作。成蟲寄生在小腸,擾亂脾胃氣機,吸食及耗費人體血液,因而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食欲亢進但勞動力反而減退,異嗜生米、茶葉,甚至泥土、碎紙等胃腸失調的癥狀。嚴重者出現心悸短氣,四肢乏力,頭暈耳鳴,面足浮腫,面色萎黃,唇舌色淡,脈數而弱等氣血虧虛的癥狀。

                                                        【診斷】

                                                        1.胃腸失調及氣血虧虛的臨床癥狀。

                                                        2.在鉤蟲病的流行地區,有鉤蚴的感染癥狀。

                                                        3.大便檢查發現鉤蟲卵。

                                                        【鑒別診斷】

                                                        鉤蟲病病情較重,出現“黃腫”表現者,需與黃疽及水腫相鑒別。

                                                        1.黃疸黃疸發病較急,而久病后出現黃疸者,一般均有肝膽病史。黃疽臨床表現為全身黃色鮮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煙熏,目睛黃染,小便黃赤。鉤蟲病的發黃則為膚色萎黃或黃而浮腫,目睛不黃,小便清長。

                                                        2.水腫水腫的病因不一,浮腫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澤鮮明,小便短澀,飲食正;蚣{減,證有虛實之分。鉤蟲病的浮腫表現為下肢足踝浮腫,或面部目胞浮腫,甚則全身浮腫,但膚色發黃或萎黃不榮,好食易饑,或嗜食異物,無小便短澀,純屬虛證。

                                                        【辨證論治】

                                                        ·糞毒犯膚

                                                        癥狀:手足接觸泥土之后,很快出現局部奇癢、灼熱、皰疹,搔破后脂水浸淫、紅腫,·苔白薄,脈平或濡。

                                                        治法:殺蟲止癢。

                                                        方藥:桃葉泄毒湯。

                                                        本方以桃葉、辣蓼草、連根蔥、荊芥、蘇葉、苦參各30g,水煎3-4沸,趁溫熏洗局部。如水冷,則加熱后再洗,一日數次。

                                                        鉤蚴在侵入皮膚的24小時內,尚有90%以上停留在局部,可用熱敷法和能殺滅鉤蚴的藥物進行局部治療。如用熱敷局部,以不燙傷皮膚為度;或用土荊芥油涂抹患處。

                                                        ·蟲邪犯肺

                                                        癥狀:皮膚受邪數日后,出現胸悶咳嗽,喉癢難忍,甚則頻咳不止,喉間痰鳴,苔白,脈平或濡數。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方藥:止嗽散。.

                                                        方中以桔梗、紫菀、陳皮宣肺化痰,白前肅肺降逆,百部止咳并有殺蟲作用,荊芥、甘草疏表和中。喉間痰鳴,喘促痰多者,可合用射干麻黃湯降逆平喘。

                                                        ·脾虛濕滯

                                                        癥狀:面色萎黃,或面色黃而虛浮,善食易饑,食后腹脹,或異嗜生米、茶葉、木炭之類,神疲肢軟,舌淡苔薄,脈濡。

                                                        治法:健脾燥濕,和中補血。

                                                        方藥:黃病絳礬丸加減。方中以平胃散健脾燥濕,理氣和中;絳礬燥濕補血;紅棗益脾養血。

                                                        ·氣血兩虛,

                                                        癥狀:顏面、肌膚萎黃或蒼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腫,脘悶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暈耳鳴,心悸氣短,舌質淡胖,脈弱。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脘悶納差者,加木香、砂仁理氣調胃。

                                                        鉤蟲病均需進行驅鉤治療,目前用于驅鉤蟲的中藥效果尚欠理想,可采用適當的驅鉤蟲西藥治療。

                                                        【預防與調攝】

                                                        預防鉤蟲病的主要措施是:積極治療鉤蟲病人,減少傳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殺滅糞中蟲卵;做好勞動防護,減少鉤蚴感染機會。

                                                        本病除藥物治療外,還應給予富于營養、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進氣血的生長及脾胃功能的恢復。病情嚴重的患者應適當休息。

                                                        【結語】

                                                        鉤蟲病是由于鉤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鉤蟲致病的主要病機為擾亂脾胃氣機,吸食及耗費人體血液,因而出現胃腸失調及氣血虧虛的病變及相應的臨床癥狀。鉤蟲病出現“黃腫”表現者,需與黃疽及水腫相鑒別。驅除鉤蟲、補益氣血及調理脾胃是治療鉤蟲病的主要原則。積極治療鉤蟲病人,搞好糞便管理,做好勞動防護,是預防鉤蟲病的主要措施。

                                                        【文獻摘要】

                                                        《醫林繩墨·鼓脹》:“黃腫者,皮肉色黃,四肢怠惰,頭眩體倦,懶于作為,小便短而少,大便溏而頻,食欲善進,不能生力,宜當健脾為主!

                                                        《醫碥·黃疸》:“黃腫與黃疽,分別處在腫而色帶白,眼目如故,不如黃疸之眼目皆黃而不帶白,且無腫狀,似不必以暴漸分。又黃腫多有蟲與食積,有蟲必吐黃水,毛發皆直,或好食生米、茶葉之類。用使君子、檳榔、川棟、雷丸之類。食積則用消食藥,劑中不可無針砂,消積平肝,其功最速。治療亦與黃疸有別也!

                                                        《雜病源流犀燭·諸疽源流》:“力役勞苦受傷,亦成黃胖病,俗名脫力黃,好食易饑,怠惰無力!薄包S胖,宿病也,與黃疽暴病不同。蓋黃疽眼目皆黃,無腫狀。黃胖多腫,色黃中帶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雖病根都發于脾,·然黃疸則由脾經濕熱蒸郁而成;黃胖則濕熱未甚,多蟲與食積所致,必吐黃水,毛發皆直,或好食生米、茶葉、土炭之類!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3.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精彩推薦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簡介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www.inexconstruction.net 版權所有:中醫五絕網 聯系電話:0312—3901862 郵編:072761 支持單位: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

                                                        電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信息產業 冀ICP備11023339號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某些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共享資源,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本站刪除!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